村里刘嫂子家便有卖鸡仔,叶真儿带上钱提着篮子便去了。
到刘嫂子家院门口,便看到刘嫂子在院里喂鸡。再看这些鸡个个精神抖擞,健壮活泼,叶真儿顿时想吃鸡肉了。
小鸡炖蘑菇、宫保鸡丁、可乐鸡翅、辣子鸡、手撕鸡、三杯鸡......叶真儿越看越馋,不知刘嫂子卖不卖鸡。自从吃完兔肉,她还没吃上过肉呢,只觉得自己越发干瘦了。
“哎,是真丫头啊。好长时间没瞧见你了,近来你们家可好?”刘嫂子为人爽朗,也十分热心,之前叶真儿家那一袋糙米就是她给送的。
叶真儿对她是真心感激,“刘嫂子好,我家里都还好,今日来是想向嫂子您买些鸡仔回去养。”
刘嫂子赞同地点点头,这真丫头多日不见看着大气了不少,也懂得操持家事了。叶家三个孩子都还小,叶真儿作为大姐性子又过于温顺,没有主意,当不起家。她瞧着都替叶真儿操心。
“你们家是该养些鸡仔,不说养大了卖钱,就是下蛋也能给你们几个补补身子,你们几个都太瘦弱了些。”
“刘嫂子,我也是这样想,文哥儿和兰姐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得给他们补补。”
刘嫂子怜爱地看了看她,“不止他们俩哟,你也该给自己补补。瞧你比上次见你时似乎又瘦了些。”
叶真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我懂得的。刘嫂子,我这次想先买二十只鸡仔。”她也想吃肉哇,只是手里就这么点钱,还没什么进项,哪里敢随意买肉吃?
“行,我带你挑鸡仔去。嫂子定给你挑最健康活泼的。”便领着叶真儿往圈养鸡仔的鸡圈去。
只见一大群嫩黄色的小鸡仔叽叽喳喳扑腾着小翅膀在鸡圈里跑动,看得叶真儿都心软了,想必兰姐儿也会喜欢的很,女孩子真是无法抵抗这毛绒绒的小生物啊。
刘嫂子边和她聊着天边手脚麻利地挑着鸡仔,“真丫头,我看你家院里还有块菜地,这春天到了,你也该将菜地种上才是。”
“嫂子您说的是,我正有这打算,等我去买了菜种便将地种上。”叶真儿很感激刘嫂子这样为她家考虑。
“买啥菜种?嫂子给你些便是了。你可不许推辞,这菜种又不值什么钱。”
叶真儿便爽快地答应了,以后定要找机会好好回报刘嫂子。“刘嫂子,您家这鸡仔一只多少文?”
“一只二十文,你要二十只就是二百文。你家钱还够吗?若不够,先欠着等你卖了鸡再还上也行。”
“钱是够的。”瞧着刘嫂子已将二十只鸡仔挑出来放进她带来的篮子,叶真儿便掏出二百文递给了刘嫂子,又向刘嫂子请教了一番养鸡的技巧,才带着鸡仔和菜种归家。
快到自家院子,远远便见兰姐儿一脸期待地飞奔而来,扒着篮子看里面的小鸡仔,“大姐!这就是我们的小鸡吗?”
“是啊,你瞧这些小鸡仔是不是很可爱?”叶真儿笑眯眯地看着兰姐儿逗弄小鸡仔,这孩子才是真正的童真。
兰姐儿喜欢得不得了,她就爱这些毛绒绒的小动物,“大姐,你瞧它们多可爱呀!大姐,这些小鸡也让我来养吧。之前我就帮娘照看小鸡,定能把它们照顾好!”
叶真儿哪能不答应。
之前叶父叶母建的鸡圈挺大,叶真儿便将其隔成两半。一半给兔子当窝,另一半就用来养这些小鸡仔。
兰姐儿将小鸡仔们放入鸡圈,又喜滋滋地蹲着看了半天小鸡玩耍,才欢快地拉上文哥儿去外头捉蚯蚓和虫子给小鸡仔吃。
叶真儿则准备将菜种种下,早一天种下就能早一天吃上自家种的菜了。
自叶母过世,又逢冬日来临,这菜地便荒废了。这段日子,文哥儿和兰姐儿常去外头找野菜吃,只是这村里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挖野菜,哪还能那么容易找到?
刘嫂子给的菜种有白菜、芹菜、韭菜、黄瓜、茄子等等。幸亏原身从小跟着她娘收拾家里的菜地,给叶真儿留下了种菜的记忆,否则真是要一筹莫展了。
先用锄头好好翻了几遍菜地,叶真儿胳膊已酸的不行,这菜地得翻得足够松软才行。
休息半天,再给地浇上粪肥。这粪肥是她自想到要种菜后才开始积攒的,还让文哥儿上山去落叶多的大树下挖了些腐叶土,就连刚到家的兔子的粪便都被她收集利用起来了。幸亏这菜地不大,否则就这点粪肥可不够用。
最后根据记忆将菜种分块或点播或撒播种下,再浇透水这才完事。
等她将菜种全部种下,天色已经不早了。这还是文哥儿、兰姐儿中途回来,一起帮忙的结果。“这种菜真不容易啊!”叶真儿心里感叹。
虽然累,一家人的心情却很好。看看他们家的小院子,前几日还空荡荡的,如今有鸡有兔还有菜,乡下人看着这些便是最满足的。
可惜还是没能买上鸡。她是怕刘嫂子误会,毕竟她们家此前还要靠人救济,却突然又买鸡仔养又买鸡吃,岂不惹人疑惑。
叶真儿便打定主意,有空就去一趟镇上,将山上的蘑菇卖了,再多买些肉回来。镇上的人不认识她家,就算常买肉吃也没人怀疑。
当然,以她如今的身家,想要天天吃肉还是颇有难度的,不过隔三差五吃顿改善伙食总是没有问题。
次日,天一亮,叶真儿便带着文哥儿、兰姐儿上山将大朵的蘑菇全摘了下来,准备拿去镇上药铺卖。这次摘完,便得等过阵子幼菇长大才能再来摘了。
至于那陷阱,除了第一天猎到野兔,后面便连根鸡毛都没见着,她甚至猜测不是她陷阱做得好,而是那野兔自己跑昏了头才掉下去。看来还是得老老实实养鸡种菜,再看看有没有其他赚钱的法子。
随后,她和文哥儿便往镇上去了,这次花了两文钱坐了牛车。
熟门熟路地到了“宝安堂”,因为这次摘的多,足足卖了两贯钱,叶真儿便让掌柜的给了两锭银子。银子好藏,平日用之前的几百文钱就够了。
卖完蘑菇,俩人一身轻松,便逛起了泰阳镇。前次来去匆匆,没来得及仔细瞧。